啤酒解暑:夏天,有人認為飲用白酒會覺得咽干口燥,倍感炎熱難受,而以啤酒代之,認為啤酒有“解渴、生津、消暑”之功。其實,啤酒雖然含酒精量少,但是如果一次飲量過多,進入人體的酒精量也與喝白酒差不多。再說,夏天氣候炎熱,人們出汗多,消耗大,易于疲乏,如果再飲啤酒,其口渴出汗就更加厲害,思維能力、工作效率都將受到影響,甚至會造成工作中的差錯事故。因此,切勿用啤酒來解渴消暑。
白酒御寒:在冬天,人們習慣飲用白酒來抵御寒氣。事實證明,“飲酒能御寒”是一種誤解。多喝一些酒,雖然可以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使人體有一種熱烘烘的感覺。實際上,這只是使人暫時消除了冷的感覺,并不是真正的御寒。而且,由于皮膚血管擴張和血流量增加,通過皮膚散去的熱量也大大增加,非但不能保溫,反而會引起體溫下降。這就是說,飲酒不但不能御寒,反倒損失了熱量,也容易發生感冒。
以酒壯骨:許多老人都相信飲酒有強筋壯骨的作用,而事實恰恰相反。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已經注意到,在過度飲酒的人當中,骨折的發生率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嗜酒者的骨骼特別松脆易折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對骨質有直接的破壞作用。此外,酒精還能阻止促進骨骼生長的藥物發揮藥效,這一點也應引起注意。
以酒壯膽:許多人認為酒能壯膽。其實飲酒以后,由于酒精對人體大腦的興奮作用,人們的行為往往會失去理智,說出不該說的話,干出不該干的事,而事后使人后悔不已。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作安全事故和意外傷害案例是因為酒后過于沖動引起,特別是重大車禍的發生更是如此。
飲酒催眠:臨睡前喝一杯白酒,可以讓你頭腦昏沉,很快入睡。其實,用酒催眠的危害很大。飲酒以后有時可以因疲乏而入睡,但一般都睡不深。因為,昏昏然的感覺是酒精的麻醉作用,酒性一過就會提前醒來,很難再度入睡,結果使大腦仍未得到充分休息。長期如此,形成惡性循環,會使失眠癥狀加重。因此,切忌睡前飲酒催眠。
以酒代飯:一些人喝了酒以后就不吃飯,認為“酒中有飯”。其實,酒的成分主要是一定濃度的酒精,它不可能代替飲食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飲酒產生的熱量是通過燃燒體內脂肪而產生的,只有飲食中的糖類物質才是供給身體產熱的主要源泉。人體一旦缺糖,身體會逐漸消瘦,甚至發生低血糖休克。
用酒發汗: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用酒發汗”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當然,如果是由于淋了雨或受了涼出現的風寒感冒,喝點白酒蓋上被子睡一覺,也許會有一定的好處。假如是因受熱患了風熱感冒而出現發熱惡寒,咽喉疼痛,咳嗽多痰等,特別是發高燒時,再用飲酒發汗,無疑會“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所以感冒以后不要用飲酒發汗的方法解除病情。
以酒減肥:因為飲酒時一般都會大魚大肉地吃,會使人們攝入更多的脂肪。另外,飲酒能促進人體胃液的大量分泌,從而激起食欲,這樣也會進食過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使肥胖者更加肥胖。所以,以酒減肥,實不可取。
借酒消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人們總愛以喝酒的方式來排解,正所謂“一醉解千愁”。但是,生氣后喝酒容易醉,也不可能達到消愁的目的。適量酒精能使人忘記那些在清醒時不易忘記的煩惱,但這只是暫時的快慰,而“借酒消愁”是一種自我麻醉傷身的行為。醉酒后也容易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致使精神失常。只有面對現實,正視矛盾,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高宗達